作者: 彭傳軍;毛慎沛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29 11:49
從依賴進口到自主量產,曾被進口產品長期壟斷的中硼硅玻璃安瓿,如今在東明縣實現“中國智造”突圍。菏澤民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設備改造技術,讓國產高端藥包容器性能對標進口產品,成本降低三成以上,奏響了傳統制造業升級的強音。
8月20日,菏澤民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,改造后的臥式安瓿機正以每小時1.2萬支的速度高效生產中硼硅玻璃安瓿。這種用于疫苗、生物制劑的高端包裝,曾是行業“卡脖子”環節。此前,該企業深陷傳統玻璃生產困境:人工檢測效率低、成本高,面對高端市場需求,又因國產設備技術不足、進口設備價格昂貴而屢屢錯失良機。
“那段時間確實很艱難,車間里的傳統設備全靠人工挑檢,效率上不去,成本卻越來越高。低硼硅玻璃安瓿瓶市場競爭激烈,價格被壓得很低,再加上市場對中硼硅玻璃安瓿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,但進口設備要價太高,導致企業實在難以承受。要是再不搞研發突破,企業真的走不下去了?!惫究偨浝砦菏烙⒏锌馈?/p>
為打破困境,公司組建核心研發團隊,瞄準中硼硅安瓿技術全力攻關。研發之初,團隊就遭遇了首道難關——“高溫關”。中硼硅玻璃需在1200℃以上的溫度下軟化,這一特性讓原有設備頻繁出現瓶體變形、炸裂的情況,研發一度受阻。
“為了敲定最優加熱方案,我們連續3個多月扎在車間里連軸轉,單是修改的圖紙就堆到了半人高。每次試驗失敗,大家非常沮喪,難免動過放棄的念頭,但咬咬牙還是都扛了下來?!毖邪l技術員徐長春回憶時,語氣里滿是感慨。他介紹,研發團隊最終歷經多輪試驗,通過采用新型三層復合加熱裝置與獨立氣路控制技術,成功攻克了溫度穩定性這一關鍵難題。當第一支合格瓶體順利成型的那一刻,整個團隊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。
歷時一年半、先后投入資金300萬元,菏澤民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最終成功解決“卡脖子”難題。自主創新研發的新產品不僅達到國際標準,核心指標與意大利進口產品相當,打破了國際市場壟斷,成本還降低了30%,迅速贏得市場認可。
企業研發攻堅的背后,離不開當地政府的精準護航。在研發過程中,東明縣武勝橋鎮黨委、政府為企業開辟審批“綠色通道”,讓企業輕裝上陣搞研發?!捌髽I搞研發時,我們每周都去現場辦公,從項目備案到業務審批一路綠燈,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,讓企業拿出更多精力聚焦研發?!蔽鋭贅蜴偢辨傞L李偉說,“企業專心創新,我們盡心服務,就是要力爭讓企業的‘智造’突圍之路走得更穩。”
記者 彭傳軍 毛慎沛